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
 电影眼文库


 1、《贝家花园往事》

原创故事 跨国神话

播出一周 点击5800

一个朋友圈改变两个国家的文明传奇

 

这是一个被遗忘60年的故事。一座废弃的花园曾经生长出中法朋友圈,花园主人贝熙业是法国大夫,他每周三举办沙龙,从这里走出法国外交官、诗人外交官圣琼·佩斯,他在北京西山秘密创作英雄史诗《阿纳巴斯》,196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谢阁兰从中国石碑获得灵感,发明了“碑体诗”,成为法国文学经典;中国教育家李石曾发起勤工俭学运动,创办中法大学,一批改变中国命运的人物从这里起飞: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蔡和森⋯⋯而贝大夫也以80岁高龄获得一位中国姑娘的芳心,演绎了一段跨国罗曼史。

在抗日的烽火中,贝大夫还冒险为八路军送去药品,为此受到习近平主席的称赞。百年沧桑,生离死别,战争与爱情缠绕,外交与诗神勾连,一部法兰西与中国的文明传奇。

 

2、《成长的秘密》

十年跟踪,见证成长

为家长揭秘儿童心理

 

  以著名纪录电影《小人国》系列为基础,描绘零零后中国新一代的成长历程。从幼儿园到高中,甚至有的孩子已经留学美国,零零后新一代已经开始走出自己的生命轨迹?他们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新人类?《小人国》系列跟踪十年,展示一个生命的奇迹。故事传奇,人物极致。即使片中孩子的父母,看了之后也大呼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作品:纪录电影《小人国》《小人国之酷学时代》

纪录片《成长的秘密》《成长的秘密之小学时代》《成长的秘密之英语时代》《我们的孩子》

 

 

3、《电影眼看人间》

    大时代 小人物

   电影眼里的底层中国

 

     本书收录了世纪之交中国底层社会三幅图景:城市的居委会、乡村的民间艺术与山区的白马藏族。居委会面临中国第一次城市民主选举;1998年洪水之后,政府实行天保工程,白马人伐木、打猎的生活方式被禁止;现代化来了,乡村里的古老艺术剪纸、皮影、戏曲面临灭绝。三部纪录片记录了中国底层社会的痛苦转变。

 

《居委会》

 2001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展映

居委会是中国城市最底层管理机构,工作人员都是一些退休老太太,人称“小脚侦缉队”。他们负责社区治安、打扫卫生、张贴标语、抓小偷、发政府文件等工作。本片拍摄的居委会位于北京西海南岸,当时正好赶上中国第一次居委会选举,年轻人替换“小脚侦缉队,”由此发生了一场明争暗斗。

 

《白马四姐妹》

2003年 瑞士弗里堡国际电影节展映

本片拍摄的白马藏族生活在四川省平武县的夺博河边。1998年,由于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白马人被迫放弃长久以来伐木打猎的传统生活方式,寻找新生路。四姐妹一家率先在临近河边的地方盖起房子,搞起家庭旅游,原来祭祀白马老爷的舞蹈现在成为娱乐游客的歌舞。生活在山上的人家却没有游客。于是,一场变革悄悄发生了。

 

《发现民间》

2007  30分钟×10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在延安工作的著名画家靳之林先生偶然发现了深藏在民间的传统剪纸。于是,1979年他带领延安各县的美术干部深入乡村寻找剪花人,举办学习班,在北京举办展览,进而引导民间艺术家拿起画笔,创造了陕北农民画。他把剪纸大娘带到巴黎表演,去中央美术学院讲学,引发了中国民间美术热潮。后来,靳之林又把眼光投射到皮影、目连戏,深入挖掘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推向国际舞台。2002年,他再次回到陕北黄土高原,发掘、培育了小程民间艺术村。靳之林像一个孤独的堂吉诃德,抢救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然而,年轻人对于这些古老艺术失去了热情。随着老人的离去,民间艺术面临一场无法克服的危机。


 

 
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