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张以庆导演学术研讨会在北师大举行
发布时间:2018-10-12

  2018年10月10日—12日,为期三天的张以庆导演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楼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节目研究所联合主办。学界、业界近60余位权威专家、学者到场。

  10月10日晚,一场关于“纪录片创意与制作”的讲座在艺术楼何思敬讲堂举行。张以庆导演从各类中外结合的创新艺术作品展开,如幻想交响乐《霸王别姬》的片段,由关栋天先生朗诵的《沁园春·雪》和功夫诗《九卷》的片段。张以庆强调“感受力”的作用,通过提高“感受力”来提升对发现艺术的敏感程度;并以自己参加两岸纪录片导演展映活动的作品《前世今生——台北印象》为例,来佐证“感受力”对一部作品的影响之深。正是“感受力”让他形成了《前世今生》的构思,而作为一个导演最重要的就是别具一格的想法,一个能让他人“找上门来请你拍片”的想法。

  11日,张以庆导演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暨张以庆教授聘请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场举行。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长江学者胡智锋教授致欢迎辞。随后胡智锋院长为张以庆导演颁发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聘书,并且代表学院接受了张以庆导演赠送的作品集。

  中央电视台前副台长、德高望重的纪录片界老前辈陈汉元老师因故没能来到现场,但他看过张以庆导演新片《君紫檀》后专门写了两页文字:

  “我最欣赏张以庆的就是他没有因为第一个片子完成了,第二个片子就仿照第一个,而是总有新的追求。几年就搞了一个片子。

  人生一辈子干什么都这样,又想好又想快,这不可能。舟舟的形象在我脑子里一直赶不走,摆脱不了,以庆到底想干什么,想说明什么,想达到什么。我最佩服以庆拍东西绝对有自己独到的要求、目标,有要达到的境界。

  从舟舟的世界到《君紫檀》有质的发展,但心是一样的。我想做这样片子的人只有张以庆,这样的用心,做这样一部纪录片,这种精神、决心、毅力、创新,我觉得很可能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张以庆走了,这种精神也可能就走了。”

  张同道教授说:这个会议也是汉元老师的提议,我今天就坦率地把这个信读出来,这个信写得也很坦率。汉元老师说“趁以庆健康,趁我还健在,尽快开一个张以庆纪录片的研讨会,研究研究张以庆和他的作品。”这个话是去年汉元老师发给我的,这也成了对我的一个重要的鞭策。

  聘请仪式后,张以庆导演新作《君紫檀》在北国剧场展映。展映结束后,与会专家分享了他们的感受和看法。

  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原会长刘效礼表示:以庆导演《君紫檀》的成功有四个条件:一个是运气,以庆导演遇上了顾先生就是运气。二是喜欢,是以庆导演对纪录片的热爱。三是勤奋,是以庆导演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四是平台,是湖北电视台给以庆导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高峰表示:一部好的纪录片有一个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不出来的那一点,就是你无论如何也讲不清楚的那一点。他记得张以庆导演有一次到他的办公室来说,自己将要做一部《幼儿园》的片子。让他描述,以庆导演说半天也说不清楚,反正他觉得他就是那个样子。所以艺术应该是说不清楚的,特别是视听艺术,影视艺术如果你能够一二三四都说清楚,就不是艺术了。

  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编辑时间表示:以庆导演在自己的新作里面充分表达了自己的主观思想,灌注了自己的想象力,在这个片子里调动了很多艺术元素,如果不受《君紫檀》这个题材限制,他可能搞得更浪漫。

  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祖光表示:以庆导演的新作实验性和探索性都是极其强烈的,他的创作独具个性,思想深邃,特别是他作品当中深深的人文思考和独特的美学表达,总能触发人们的心灵感应。《君紫檀》邀请了陈丹青、张永和这些大人物助演,再加上昆曲、古琴、评弹等混搭助阵,这种多元的艺术感官刺激带来的审美体验和所产生的多维度的审美变量,或者正是创作者内心的苦苦追求。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张斌表示:以庆导演拍这个片子是在说他自己,他非常羡慕以庆导演能够始终坚持“表达自我”,用自我的方式表达自我,用世界的观察最终表达的是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这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瑞鸣音乐创始人叶云川表示:从《君紫檀》当中,看到中国人的精神气质,这样的东西在古代的中国是被每一个从事手艺的人所坚守的东西。今天却显得稀有,但恰恰因为稀有,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

  湖北广播电视台总编向培凤表示:《君紫檀》这部纪录片创作前后跨越四个年头,一共拍摄了1000多个小时的镜头,张以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画面的唯美,精雕细刻的程度堪与紫檀家具媲美。每个镜头、每个音符都凝聚了创作团队的智慧和心血。最焦灼时以庆的血压出问题了,低压120,高压200,心脏静止状态120多下。生命敲响了警钟,他不得不停工休息。庆幸的是,张以庆终于走出了身体和创作的困境,完成了他的巅峰之作,这部精品是用生命换来的。

  下午,张以庆导演作品研讨会的两场“圆桌论坛”先后在艺术楼何思敬讲堂举行。分别由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吴冠平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副主任樊启鹏副教授主持,业内和学界的专家就张以庆导演的过往作品和新作,从人文、美学、创作、传播等角度对张以庆导演的作品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12日上午,“张以庆现象“研讨在艺术楼何思敬讲堂举行,活动由张同道教授主持。来自业界的专家,该片的主人公、摄影师、录音师等人一起探讨“张以庆现象”的生成。在当今的中国媒介生态下,如何诞生出张以庆这样性格鲜明、风格卓著的导演,他们从以庆导演的成长、创作的个性、创作的方法来介绍张以庆为什么能成为张以庆导演。


 

 

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